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公告: ||欢迎光临长春资本集团网站!||http://www.ccgt.com.cn/news.asp?pageclass=1&id=3338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参考资讯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
图片新闻 <<
投资动态 <<
参考资讯 <<
媒体报道 <<
发展历程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站内搜索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国资委网
中国投资协会
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资委
长春国兴担保
 
 
 
 
【新闻热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今召开 在危机防范中稳中求进
发布时间:2012-1-6
 
 

中国新闻网  20120106日】

[导读]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的会议,为期两天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今日正式召开,这个自1997年开始隔5年举行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次都将推动国内金融领域重要改革。对此此次会议,有专家指出,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将是风险管控与推进改革并重。

  会议议题将更加引人瞩目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原副司长陈炳才对媒体表示,“从每次开会的时间上看,正好都是遭遇外部重大冲击与内部重大调整关键时期。”

  据悉,业内人士也对媒体表示,此次会议召开的时期同样特殊,2011年,温州等地爆发的大规模资金链断裂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民间信贷和小额信贷监管的关注。

  另外,多数机构预期,2012年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将因为欧美经济陷入危机而充满不确定性。而在国内,经历长达10年低通胀、高增长之后,政治、经济也双双进入调整周期。

  因此,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议题将更加引人瞩目。

  此次会议十大议题分别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明确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和约束机制、推进政策性金融改革、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等课题。其中,宏观审慎监管和探索地方金融管理模式分别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和改进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子课题。

  重点风险管控与推进改革并重

  连平5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欧债危机仍在进行,中国金融机构需要抵御外部风险输入。此外,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留下了不少风险隐患,如地方融资平台问题等亟待解决。”

  据了解,专家普遍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要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出发防范系统性风险。

  近日,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媒采访时表示,与前三次会议单方面强调风险管控或者推进改革不同的是,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将是风险管控与推进改革并重。

  2011年底,王岐山副总理在此前的有关专门会议上,特别强调,依法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非法交易所等违法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并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防范金融风险刻不容缓!

  5日《证劵时报》刊文称,金融工作会议应该更加务实——有关防风险的问题或将更加突出。

  “稳中求进”下追求市场化进步

  12月,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的监管框架肯定需要做出调整,现在金融活动面临着部门利益冲突。

  据悉,与以往相比,由于临近新一届中央政府换届,即将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主要是稳中求进,推出的重大改革不会太多,特别是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议题。更多的是承前启后,总结过去数年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多位金融专家分析认为,本次会议宣告本届政府安全着陆的意味更强。

  5日《证劵时报》刊文称,在“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要求之下,金融首先要稳,其次才是追求市场化的进步。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4日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最为紧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从大企业转向大企业和小企业并重,尤其是重视小企业,如果过去的改革是强调城市金融,下一步强调的则是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并重,更加强调农村金融。

  中国央行顾问夏斌4日接受《中国证劵报》采访时还认为,在现阶段,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不能一味追求“管理规模越大、增值越快越好”的单一商业原则,而应确立目标,将不同类的金融企业区别为应绝对控股和可以相对控股的两类,实行股份有进有出、有增有减的方针。

 
     
 
吉ICP备06005413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