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公告: ||欢迎光临长春资本集团网站!||http://www.ccgt.com.cn/news.asp?pageclass=1&id=3338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参考资讯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
图片新闻 <<
投资动态 <<
参考资讯 <<
媒体报道 <<
发展历程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站内搜索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国资委网
中国投资协会
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资委
长春国兴担保
 
 
 
 
【企业管理】六大行动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1-11-30
 
 

《中国商人》 2011年1125日】

[导读]中小企业是各国实现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作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也很大。面对危机,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4万亿投入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企业调整结构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这些经济刺激措施,让中小企业广泛受益,中国经济得以较快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2010—2011年,我们重点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鼓励创新、服务体系、划型标准修订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是增加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项目。对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及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为企业减轻负担和增加支持约330亿元。

  二是改善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部门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大环境下,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大力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加快培育信用担保机构。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采取措施支持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等促进中小企业产业优化升级项目。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素质。推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价、创业辅导、质量检测、共性技术研发等服务的机构快速发展。2010年参加各类政府补贴职业培训的劳动者达两千多万人。

  五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分类指导,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中国政府颁布了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奠定了基础,使各项扶持政策向更为弱势的企业群体倾斜。

  未来五年,中国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一批关键工程和行动计划即将实施。其中包括:

  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支持建立和完善400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50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在80%以上的省级地区基本形成以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为主要特点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支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质量和标准工作。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强信息化培训和示范引导,鼓励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应用的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环节的普及推广和深化应用。

  四、创办小企业计划。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辅导服务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创立和发展。支持建设和改造300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

  五、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推广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经验,鼓励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继续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每年完成约50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任务。

  六、中小企业市场拓展计划。推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参与政府采购活动。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

  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未来亚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我们将广泛学习和借鉴亚欧成员在发展中小企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不断改善中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提升企业素质,并坚定不移地推动亚欧国家间中小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与亚欧成员一道,共同实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跨越。

  文/朱宏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在亚欧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删节。

 
     
 
吉ICP备06005413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