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一批金融企业进驻长春,2010年,长春银行数量已达22家,是2005年的2倍;
红旗街万达广场、盛世城等一个个大项目将长春带入城市综合体时代;
一个个举足轻重的地产巨头纷至沓来,在改善人们居住条件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面貌;
吉大一院不断扩容,E诺眼科进入长春,一家家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满足了人们就医的多元化需求;
……
记者日前从市发改委了解到,2006年~2010年,我市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472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0%。2010年,服务业地税税收实现107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收入比重达66%;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355亿元(预计),是2005年的2.1倍。服务业已然奠定了自己长春地方税收收入“第一支柱”的地位!
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希田用一个企业的成长做例子,向记者讲述了长春服务业迅猛的发展态势。
2005年,长春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欧亚集团,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利税9409万元;2008年,欧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实现利税超过2亿元;目前,欧亚集团正向200亿元的年销售目标进军。2010年,欧亚集团下属欧亚商都更成为全国商业单体销售第一店,欧亚卖场也成为全球第一大摩尔!
秘诀是什么?一是规划先行,欧亚集团很早就确立了企业发展“三星战略”,以此引领企业发展;二是调整结构,欧亚集团下辖门店,由传统百货,迅速向现代百货转型,并由百货业进入现代时尚百货、现代摩尔生活馆、综合超市连锁三大业态;三是增量带动,由长春一地的6家门店迅速扩张,目前已拥有位于辽、吉两省的超过20家门店。
王希田认为,欧亚集团的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市服务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态势和经验。“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在规划引导、结构调整、增量带动、政策扶持四大引擎的驱动下,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载体建设成效显著,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稳步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我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63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以上,超过计划2个百分点,2008年、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服务业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2006年~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472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50%。
结构升级步伐加快。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产业、旅游会展等行业发展较快,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2005年的38%,提高到2010年的44%,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2%。
载体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全市重点推进的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中,现在已有80个项目开工建设,35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其中,滚动推进的20个区域性批发市场项目中,8个市场建成开业,6个项目主体建成。通过认定的17个商务综合体项目,总投资达360亿元,红旗街万达广场建成投入使用,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佳泰帝景城、长春国际工业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质量效益明显改善。五年来,我市服务业实现税收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服务业实现税收完成107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40%,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城乡居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