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国投资协会 2009年2月24日 】 "未来若干年,不论世界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经济持续下行的趋势,而中国经济由于已经通过本轮高速增长,孕育出了巨大的过剩生产能力,这个矛盾如果处理得不好,中国经济也会随同世界经济下跌。"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09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会更加剧烈,我们只要能避免宏观调控中的误区,把握住国内、国际环境变化中所产生的有利条件,就能化害为利,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唯一亮点。
一、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判断不应偏于乐观
最近,国内外一些学者发表文章认为,全球金融风暴已经基本过去了。王建认为如果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来制定反危机政策,那政策的着眼点就只是消化次贷危机已经产生的影响,而不是立足于准备应对更大的外部冲击。自2008年三季度以来的经济急速下滑,与对次贷危机影响程度的误判有关,有许多学者发表了不少有关全球金融风暴已经基本过去了的言论。王建认为,全球金融风暴的更大冲击波会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出现,其主要动因是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在金融市场的泡沫崩溃后也相继进入崩溃。道理在于,金融市场的崩溃导致美国以负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失去了金融市场的出口,而在此之前美国居民的房贷、汽车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等,都必须通过金融市场的证券化渠道来实现。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美国的新屋开工量同比下跌了47%,创24年最大降幅,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美国居民消费的大幅度萎缩已经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实体企业,而金融市场的崩溃也使美国的实体企业被切断融资来源,所以,美国企业的大规模倒闭风潮很快就会出现,这又会反过来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形成二次冲击,使金融市场发生更大规模的崩溃。由于美国居民消费的实物产品已经有40%需要依靠进口,金融市场的更大风暴则会使国际资本更加远离美元资产,这样就会切断美国依靠售出金融商品换取外汇收入来弥补贸易逆差的通道,从而导致美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下滑,引起社会动荡,所以,美国次贷风暴下一步的走势,就是引发实体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仅从经济角度看,2009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很可能会萎缩50%甚至更多,相应导致欧洲、日本及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也显著放缓。对中国来说,2009年的出口增长率可能会大幅放缓,中国的宏观调控如果不从最坏的前景出发作准备,一旦这些情况出现就会陷入极大被动。
二、不应对物价形势误判
全球通胀率自2008年三季度以来开始下行,到2008年11月份美国的通胀率已下跌到1.7%,中国的通胀率也下降到2.4%,王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下跌,而这个趋势是与2008年7~10月份美元连续4个月走强同步发生的。全球金融资本在这4个月里,既离开了其他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也离开了商品期货,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美元金融资产的再度崩溃,导致金融机构必须调集大量美元进行清算或者是防备发生清算。以往都是美元强就是美元资产强,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在美元走强的同时美元资产被抛售。
王建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证是2008年7~11月间道指两度跌穿8000点,第二个例证是美国的长期资产正在被抛售。2008年10月份美国的资本净流入虽然高达2800亿美元以上,但长期资本流入仅为15亿美元,而美国的短期国债在进入2008年12月份以后,由于被大量抢购收益率已跌破零,这种格局说明停留在美国的国际资本是时刻在准备外逃。2008年12月中旬以来,国际石油与黄金期货价格已开始上扬,欧元在2008年7~10月对美元贬值25%后,从11月开始回升,在美联储2008年12月16日进行空前降息行动后,当日对美元暴涨5.1%,由于美元与欧元利差已高达2.25个百分点,将可能会出现在美元与欧元之间的大规模套息交易,继续推动欧元走强。
王建指出,这些动向都说明国际资本已开始构筑出离开美元的态势,而全球金融市场下一步危机的爆发,将使得国际资本不会大规模进入金融资产。所以,再度向商品期货市场流入将是一个大趋势,这就会再度推动全球通胀的回头,中国的输入型通胀也会再度展开,相应导致物价形势的逆转。届时如果我们对中国通胀的国际因素没有清醒认识,那么,在通胀再度抬头的时候,就会又走回到进行货币紧缩的老路上,从而不利于在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保住中国经济增长。
三、目前中国仍是国际资本看好的国家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近2万亿美元,其中至少有1万亿美元是国际"热钱",而热钱流入中国的目的是因为美元与人民币之间,不仅有利差而且有汇差。王建强调了他在以前文章中曾有过的论证,目前流入的热钱已经不是以往意义上的热钱,而是有大量原停留在美欧资本市场里的正常投资基金,是由于美欧金融市场的风暴愈演愈烈被赶出来的避险资本。所以,它们不具备以往热钱的通常属性,才会在中国的地产和股市中找不到它们的踪影。
王建认为直到目前中国仍是国际资本最为看好的国家,这表现在当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在全球金融风暴打击下都出现了货币贬值与资本流出的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在大规模增长。如果为了出口而让人民币贬值,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又在不断调低利率,使国际热钱没有了盈利机会,这些热钱就有可能大规模流出,进而对中国的货币市场、利率、汇率以及经济运行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更会丧失中国利用全球金融风暴更多引进与利用国际资本的重大历史机遇。如果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会导致中国出口更大幅度降低,降一点汇率也与事无补,为了稳定出口,使用提高退税水平可能更好。
四、要看到全球金融风暴深化给中国提供的机会
王建指出,在发达国家爆发的这场金融风暴,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经济、政治、军事与外交实力,会使美欧等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处理国内矛盾,从国际看,矛盾则集中于美欧为争夺货币霸权的纷争。如果没有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老欧洲国家的实力,美国也不会在"二战"后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所以,这次全球金融风暴,正是中国借机壮大自己的历史机遇。在这场国际格局大变动中,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地只出应招,更不应被别人捧了几句就飘飘然而顺着别人画出的道走,而是要在国际社会中主动地谋求中国的利益。
王建强调,这些利益在于,中国可以把一般制造产业链向东亚地区扩张,以中国为产业整合平台来整合亚洲经济,从而为确立在21世纪前期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奠定基础。90年代下半期以来,以中国对美欧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和对东亚大部分国家都是贸易逆差的格局,已经开始形成中国与东亚地区的水平分工体系,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对美欧的出口受阻,东亚诸国对中国和美欧的出口也会受阻,如果中国能够通过扩大内需来继续吸纳东亚地区的出口,就会把东亚地区紧紧地吸引到中国身边。同时通过东盟各国的装备输出,以及出资推动泛亚铁路、公路、航道与电信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可以带动东亚地区的投资、就业与经济增长。对中国自身来说,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也是摆脱当前生产过剩矛盾的重要出路。
这些利益也在于,发达国家制造业面临的危机为中国引进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装备和人才提供了空前好的机会。仅仅在几年前,通用汽车的市值还高达560亿美元,但是到2008年11月,通用与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的市值之和还不到100亿美元,美国政府目前的救市资金已经捉襟见肘,救金融机构都救不过来,对实体企业的原则就是基本上不救。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有近2万亿美元,并且还拥有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的能力,过去是发达国家来向中国借钱,然后再来买中国的生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玩了一场向债主借钱又买下债主的游戏,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自2008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新增持的美国国债达到1450亿美元,有人说不买美国国债也没有别的可买,在前一时期也的确出现了中国购买美国企业受阻的情况,但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同。所以,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机会,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就会加速发展,在危机过去后,中国的重化工制造业就会登上一个新台阶。
这些利益还在于,中国可以利用这场危机加速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但台湾问题从属于美国的对华利益,所以,在未来几年中,争取实现台湾和平回归祖国是最为有利的,最近两岸实现直航也开始显露出了良好趋势。
■本期做客嘉宾: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
王建1982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同年到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工作。1986年任副研究员,1992年任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1993年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任国家计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青联委员,曾获"中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并被评选为"1988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现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多次在国家计委和国务院各部委获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