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公告: ||欢迎光临长春资本集团网站!||http://www.ccgt.com.cn/news.asp?pageclass=1&id=3338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参考资讯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
图片新闻 <<
投资动态 <<
参考资讯 <<
媒体报道 <<
发展历程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站内搜索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国资委网
中国投资协会
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资委
长春国兴担保
 
 
 
 
多部门详解“十五五”规划建议,国资将向新兴产业集中
发布时间:2025-11-10
 
 

  面向“十五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思路日渐明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其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排在“十五五”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
  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24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任务,可以从“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这四个方面来把握。
  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
  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全会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排在“十五五”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
  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郑栅洁介绍,《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这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未来十年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入,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引发产业发展模式、企业形态等出现深刻变革。如何抓住先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是“十五五”规划需要回答的问题。
  郑栅洁表示,《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推动国有资本向新兴产业集中
  “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布局。中央企业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结合企业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化布局,逐步积厚成势。
  国资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新动能、新优势在加快塑造。
  国资委副主任袁野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将以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央企所能,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近段时间以来,国资委在多个场合密集表示,将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引导中央企业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


  来源:第一财经

 
     
 
吉ICP备06005413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