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5日的“政产学研协同 地校院企携手 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由长春市与省直相关部门、部分在长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共同召开,是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后,我市召开的首个大会,也是我市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会上发布了我市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壮大汽车、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等产业的系列重磅政策,成立了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市政府与6家机构单位签署助力长春振兴突破协议,首批8个三方共建科技产业园区(研究院)签约,标志着我市地校院企协同创新迈上一个新水平,必将为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强劲动能。
长春拥有吉大、东北师大、长春理工等高等院校49所,光机所、应化所、地理所等在长独立科研机构83所,一汽、长客、长光卫星、金赛药业等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各类高层次人才超过33万人。但长期以来,创新投入强度不够、产出质量不高、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一直制约我市创新优势释放,亟待从深层次破解。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每一次都对创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强调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求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省委省政府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支持长春建设区域创新中心,要求我们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勇于担当、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市委审时度势,通过大量调研、走访在长高校院所和大企业、走出去对标学习合肥等地创新发展经验、召开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提出,要认真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此次大会的召开,就是要把各方面资源力量汇聚起来,让创新先锋站前台,让创新主体坐主位,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唱主角,群策群力,推动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
要创新体制机制。会上启动成立了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和工作推进专班,构建全市“一盘棋”推进创新发展大格局,打破部门、领域、行业、区域的界限,打通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的通道,让各类创新主体有责、有名、有实。
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一所一案”“一校一案”支持高校院所与市、区共建园区,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科技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创新资源、培育科技企业,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加快市场化、形成生产力。
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会发布的几个文件,围绕科技创新,以及汽车、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在企业孵化、研发支持、园区共建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科创服务。
要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组建长春未来科技创新集团,打造“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上市”全过程资本服务体系,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本地,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要抓住人才第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作用、科技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企业股权和分红政策的放大作用,力争实现科技领军型人才“百人突破”、产学研创新团队“千支规模”、高校毕业生和产业蓝领“百万集聚”,推进科技资源融通共享、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研活力充分迸发。
发展永无止境,创新引领未来。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长春创新发展目标,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奋力开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吉林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