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公告: ||欢迎光临长春资本集团网站!||http://www.ccgt.com.cn/news.asp?pageclass=1&id=3338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参考资讯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
图片新闻 <<
投资动态 <<
参考资讯 <<
媒体报道 <<
发展历程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站内搜索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国资委网
中国投资协会
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资委
长春国兴担保
 
 
 
 
【国资新闻】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推进推广“科改示范行动”经验、强化科技创新激励
发布时间:2022-6-8
 
 

【国资小新】  

  6月8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形式召开推广“科改示范行动”经验、强化科技创新激励专题推进会。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高质量落实三年行动要求,以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推动国有科技型企业更高质量发展。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近年来,“科改示范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改革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科改示范企业”要做好战略引领、中枢统筹和高效推手,创新主体要搭好平台、建好机制和用好人才,协同创新要突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创新激励政策要做到学深吃透、集成运用和务实落地,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力、内生动力、系统合力和政策引力。要进一步强化使命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合规免责清单,持续深化“科改示范行动”,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航天科技、中国华能、国机集团、中国石化催化剂、广西国资委、重庆水泵厂等6家单位进行了发言交流。国资委有关厅局和在京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0年“科改示范行动”实施以来
发挥了改革与创新
“双轮驱动”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
  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改示范企业”已基本完成各项重点改革任务。80%的“科改示范企业”已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
  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高。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5.4%,远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2.49%),也高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13%)。
  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科技人员占比平均达到50.7%,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21年底,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855项,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1374件。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丰硕。“科改示范企业”两年多来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6327.5亿元。
  经营效益和质量屡创新高。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2019年增长34.5%和45.9%,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分别较2019年提高30.5%和20.8%。
下一步,国资委将重点聚焦“四个抓手”
推广“科改示范行动”经验
强化科技创新激励
  集团公司要做好“战略引领+中枢统筹+高效推手”,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力”。
  集团公司要明晰战略定位,确定本企业科技创新规划或方案。
  做好统筹协调,实现科研项目透明化、动态化管理,避免低水平、同质化、碎片化研究。
  分类推进创新,根据项目性质和生命周期,建立健全分类组织管理模式,并对各类创新提供综合支撑。
  创新主体要做到“搭好平台+建好机制+用好人才”,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创新主体要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机制,深入穿透基层一线,鼓励推行“赛马制”“悬赏制”,公平竞争、优中选优。
  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到今年年底,中央工业企业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要达到5%以上。
  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自主决策权,鼓励科研项目负责人自主组建项目团队,清理不合理的评价制度,将科研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实施精准化的分类考核和分配,研发周期长的项目,对重要节点、阶段性成果及时考核和激励,将增量资源向稀缺、关键岗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
  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要打破科技人员薪酬待遇“天花板”,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包”,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各种保障性激励。
  多途径加强科研人才培养,要健全多渠道晋升的岗位序列体系,强化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对贡献特别突出的优秀科技人才,可以打破学历、任职年限、岗位职级等资格限制,优先破格任用或提拔。
  协同创新要突出“两链融合+协同攻关+成果转化”,有效凝聚科技创新的“系统合力”。
  找准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切入点。创新环节应聚焦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环节应积极营造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优化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的方式和途径。注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推动科研项目面向全社会“揭榜挂帅”,撬动更多有益资源助力科技创新。
  完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和环境。充分用好国有企业内部大市场,通过自行实施、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方式推进成果转化。
  创新激励政策要做到“学深吃透+集成运用+务实落地”,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力”。
  增强政策穿透力。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学习和培训宣贯,让基层一线的每个科研人员都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打好政策应用“组合拳”。发挥不同激励方式对不同人员的差异化激励效果,提升短期与中长期激励、物质与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效应。
  持续推动政策创新。鼓励各地国资委和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实际,推行更为灵活、更具创新性、更接地气的激励政策措施。
 
     
 
吉ICP备06005413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