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9 国资智库】
【导读】2018年10月15日-10月19日参加了上海市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举办的“第二期全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专题培训班”,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建设、主要职能、运作方式进行了全面了解,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对董事会在企业战略决策方面的运营机制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 战略决策权是企业董事会最核心的职权
在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处在最核心的地位,既是责任主体,又是治理核心,还是决策中枢。一个高效的董事会,必须在监督经理人行为的同时,帮助企业做出有效的战略决策,增加企业的价值。为此,董事会需建立一系列的决策制度,实现规划方向、制定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董事会行使战略决策权的三种基本方式
据陈禹志老师的理论,董事会主要从三个方面行使战略决策权:
(一)战略决策:董事会对企业发展做出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决策,包括企业的战略方针和投融资;对经理层的高管进行管理,确定组织目标和运营模式。
(二)战略导向:引导经营管理层细化年度目标、开展预决算管理,提出价值创造的绩效标准,审核制定主要业务的制度规范,制定经理人的行为准则。
(三)战略控制:包括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审计、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运作,确定经理和高管的激励约束机制等。
以上三种形式简言之,就是解决企业Where to go?以及How to go?的问题。就本人的理解,这正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可以理解为我们平时说的“战略管理”。
三、实践中董事会行使战略决策权开展战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实践中,企业的战略管理是董事会和管理层共同的基本职责,所以战略管理往往是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交叉点。一个公司的战略管理过程往往包括四个阶段,即战略构想、战略决策、战略计划和战略执行,董事会都应当积极参与,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行使战略决策权:
(一)董事会和管理层要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在战略构想阶段,董事会要积极参与经理层的讨论;战略决策的阶段,董事会对经理层提出的主要决策进行审批,关注公司发展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战略计划阶段,要特别关注风险管控措施是否到位;战略执行阶段,要监控执行过程,分析关键绩效指标。
(二)董事会成员必须是专家,每个人至少在技术、市场、战略、金融财务或法律等方面具备充足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在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等全局问题上提供更好的建议。
(三)董事需要更好的渠道获得信息。董事光有知识和经验还不够,还需要对企业的产品、市场条件、客户和重大战略与组织有更多真实的信息。现实中,国企中“开会董事”和“举手董事”比较多。应当鼓励董事多与管理人员、客户沟通,特别是职工董事要将第一线的声音带上来。
(四)董事会要不仅要关注战略制定,更要关注战略执行。建立对战略执行情况的验证、评价和考核机制。在国有企业的规划体系中,不管是五年规划还是三年规划,董事会都要督促管理层,按照年度将规划分解落地,并将分解目标与生产单元的领导任期考核结合起来。
(五)发挥战略投资委员会的作用。战略投资委员会要建立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搜集掌握管理层执行战略的第一手资料,以便监控战略实施情况。在实践中,战略投资委员会的秘书处一般设在战略管理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