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公告: ||欢迎光临长春资本集团网站!||http://www.ccgt.com.cn/news.asp?pageclass=1&id=3338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参考资讯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
图片新闻 <<
投资动态 <<
参考资讯 <<
媒体报道 <<
发展历程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站内搜索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国资委网
中国投资协会
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资委
长春国兴担保
 
 
 
 
【国企改革】国企改革重点不在去杠杆 要将国企推向市场
发布时间:2018-6-11
 
 

  【2018-05-24  凤凰网财经

  【导读】国企“去杠杆”并非核心问题

  凤凰网财经《国子策》:您觉得对目前的国企改革来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

  许成钢:讨论国企改革真正碰到的困难,需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国企改革。“改革”这个词不能乱用,改变是有不同方向的,并非所有改变都能叫做改革。比如说,是要增强国企的效率,还是降低国企的效率?是要增强整个经济的效率,还是降低整个经济的效率?是在增加市场的作用,还是在减少市场的作用?有一些所谓的改革,实际上减少市场的作用,降低了整体经济的效率。比如我们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国有企业杠杆率过高的问题。这些严重问题的产生,和我刚才提到的,实际上停止的,曾经行之有效的国企改革是连在一起的。

目前,国企存在严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导致了杠杆率的上升和大量盲目投资,尤其是国有部门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

  凤凰网财经《国子策》:您提到现在出现的高杠杆率问题,2018年国企改革的重点也包括“去杠杆”。那么您认为,接下来国企应该如何才能真正合理地推进“去杠杆”呢?

  许成钢:国有企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去杠杆,所谓的高杠杆率只是病症,问题在疾病本身。就像一个人发烧了,问题不在于降烧,而是找到发烧的原因,要治病。国企改革的问题在于软预算约束,如果不解决软预算约束的问题,所谓的杠杆今天降了,明天还会回来。

  软预算约束是国有企业特有的一种疾病。对于一家民企,如果欠债过高,资不抵债,企业就要破产,因此民营企业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在借债的时候必须很谨慎,保证自己是要赚钱的,避免资不抵债,避免破产。这就决定了民企在整体上的效率不会太低。太差的就会破产、被兼并。

  但是对国企而言,当国企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会从国家那里得到帮助,因此不会破产,也不会被吞并,即使是政府组织的兼并,和市场上的兼并也不是一个意思。在不受到市场威胁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会盲目扩张,它不害怕破产。国企接到的命令是做大做强,后果就导致非常高的杠杆和产能过剩。所以“去杠杆”的核心是解决软预算约束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在制度上,让国企像民企一样,真正面对市场上破产和兼并的威胁。

  从90年代后期到2006年的国企改革曾经相当行之有效。在90年代,国有企业碰到的问题曾经非常严重,债台高筑,企业大量亏损,今天所说的“僵尸企业”在当时国有企业中比例大幅度上升。当时民营企业才处于起步阶段。当国有部门僵尸企业的比例大幅度上升时,整个国民经济被拖入非常困难,甚至是危险的境地。当时进行了力度很大的,称为改制的国企改革,有效地硬化了国有部门的预算约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个行之有效的改革没能继续。软预算约束问题又以新的形式,重新成为中国经济面对的重大问题。

  改革重点在于市场化

  凤凰网财经《国子策》:那么您如何看待今年国企改革从做强做大国有企业,转变为做强做大国有资本的改革方向?

  许成钢:首先,所谓做大做强的提法本身就存在基本问题,因为经济目标第一重要的一定是效率,把目标定为做大做强,就意味着可能牺牲效率。目前出现的杠杆率过高、产能过剩都是在牺牲效率做大做强带来的后果。企业看上去更大更强了,但是没有效率,出现亏损,杠杆率过高、产能过剩。

  其次,把管理国有企业变成管理国有资产,是否是一种根本的变化,关键在于企业的控制权如何解决。如果企业控制权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政企不分,那就只是名义上的改变,对解决国企存在的问题没有实质帮助。控制权涉及到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和团队组成,有关国有企业运营、破产和兼并的决策权。这些问题如果不是在市场竞争中来解决,那么即使是管理国有资产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政企分开,政治的因素不进入企业决策,这些问题由市场来解决,那么就会有很大的改进。

  凤凰网财经《国子策》:现在也有人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对国有企业股权进行改革,以前是全资控股,可能以后改为职能控股。您觉得新加坡模式对国企改革是否会有所帮助?

  许成钢:不能把淡马锡模式简单理解为表面上的股权结构调整,实际上淡马锡模式最重要的是政企分开,虽然公司属于国有资产,但国家不参与企业内部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任命,尽量接近民营企业,由市场竞争决定,国企面对市场上民营企业的竞争,用市场配置的方式解决效率问题。任何中央计划经济的改革,难点都在于做不到政企分开,做不到由市场竞争决定资源配置和决定企业的命运。

  国企改革应当怎样铺开?

  凤凰网财经《国子策》:您认为国企改革应当怎样铺开?  

  许成钢:改革的原则很清楚。有效的改革,必须重点在政企分开,即政府必须放弃国企的绝大部分的控制权,由此才能硬化预算约束,才能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才能从基本上提高效率。但因为改革过程中实际碰到的具体问题都很复杂,很难事先做出周密的具体可行的计划。因此,让各个地方自行试验改革,有些地方做得好,有些地方做得不好,就可以将好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

 
     
 
吉ICP备06005413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