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公告: ||欢迎光临长春资本集团网站!||http://www.ccgt.com.cn/news.asp?pageclass=1&id=3338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参考资讯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
图片新闻 <<
投资动态 <<
参考资讯 <<
媒体报道 <<
发展历程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站内搜索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国资委网
中国投资协会
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资委
长春国兴担保
 
 
 
 
【行业动态】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激活信贷投放:三方风险共担
发布时间:2015-8-3
 
 
【《经济参考报》  20150803日】

【导读】这种政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三方”风险共担机制的出现,无疑也将促使整个融资担保行业进一步洗牌。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融资担保行业改革发展,更好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会议提出,“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共担风险机制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还首次明确,“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动政府主导的省级再担保机构在3年内实现基本全覆盖”。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银行业资金流动性充裕,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银行信贷投放进入瓶颈期,好项目难求。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小微、“三农”企业贷款投放愈发处于弱势,因此,政府性担保基金的出现有利于贷款进一步定向投放,同时,这种风险共担机制将促进市场资金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不过,长期来看,小微、“三农”领域增信模式还需更多创新。

政策 政府、银行、机构三方风险共担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共担风险机制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贷款发生的风险给予合理补偿。另外,以省级、地市级为重点,以政府出资为主,发展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较好、聚焦主业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会议还提出,“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动政府主导的省级再担保机构在3年内实现基本全覆盖,与融资担保机构一起,层层分散融资担保业务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立国家层面的融资担保基金符合市场预期,通过公共机构公共资金介入来分担一部分市场的风险,将有助于市场稳定。

近两年来,已经有一些地区着手尝试设立风险共担模式的政府性担保基金。比如,安徽省今年拨付省信用担保集团20亿元,充实县区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国有资本金,构建银行、政府、担保机构三方风险共担模式,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中,银行、政府、担保机构按244的比例分担风险。

“商业银行的参与,意味着其也让了一部分利出来,让其自己承担一部分风险。从过去纯商业化的担保,转变为更为多元化的担保体系。”曾刚说,“过去提开放市场,因此,在融资担保领域,商业性机构做得多,政府相对做得少点。现在看来,从行业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不论是国家层面成立融资担保基金,还是地方政府主导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商业银行的参与,对于未来融资担保体系的稳定甚至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稳定,都大有裨益。”

曾刚认为,政策性机构介入后,资金实力更强,承受风险能力更强,银行对利润追求反而没那么迫切,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性机构更为稳定,不会因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过分波动,减少现在这种“融资担保跑路、企业跑掉、银行不贷,融资环境更为恶化”的恶性循环。

格局 融资担保行业将再度洗牌

这种政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三方”风险共担机制的出现,无疑也将促使整个融资担保行业进一步洗牌。

过去,在我国的融资担保行业中,民营的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占据了更为主导的地位,银监会相关数据统计,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占比接近30%,而民营及外资控股的融资担保公司占比超过70%

在经济下行期,伴随着银行不良贷款不断暴露,融资担保公司也相应地受到了冲击。2014年以来,担保行业资金危机已经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一线城市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近年来,民间融资日渐活跃,担保公司的融资能力逐步提高,其资金运用的自主性也随之提升。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公司与担保公司合作,以较高的担保费率获得大量的资金。通过这种利益机制的诱导,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往往流向高风险项目,而没有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撰文指出。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以省级、地市级为重点,以政府出资为主,发展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较好、聚焦主业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这意味着,未来政府背景的融资担保机构将扩大市场占比。

曾刚认为,融资担保行业天然是一个利润低、高风险的行业,这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其实不太适合商业化。“一方面,担保费如果收得太高,中小企业将无法承受;另一方面,一旦小微企业不能还款或者跑路,其就要为之代偿,出一笔坏账,可能就白干了。可以说,它所承担的代付风险和其所取得的经济收益是不太对称的。以商业性的融资担保公司为主体的行业结构在经济下行周期,不太能发挥其中小企业融资的‘桥梁’作用。”

期待 小微“三农”增信渠道仍需更多创新

从引导信贷支持“小微”、“三农”领域的政策方向来看,如果依靠担保,那么实际上大部分涉足“三农”的担保公司依然具备政府背景。

一位了解农村金融业务的地方银监局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由于法律障碍没有突破,农地和宅基地等在市场上不能实现完全自由地流通,因此风险通道实际上没有打开,银行对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积极性不是很高。大部分银行放贷都是通过和担保公司合作,但除非是政策性的担保公司,否则一般的担保公司也不愿意介入。”

但是,业内人士认为,仅依靠担保来实现信贷投放“小微”和“三农”远远不够,在现有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体制中,除了融资担保之外,仍需要更多地在抵押和增信方面的机制创新来提高小微和“三农”群体的信贷可获得度。

据记者了解,由央行[微博]牵头起草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指导方案目前已经上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望近期出台。业内人士指出,该指导方案的出台,将能够给目前在各地开展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扫清一定的法律障碍,一定程度上破解其融资难题。同时,银监会也鼓励银行先行尝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在小微企业信贷方面,有些银行正在尝试对轻资产的科技创新型小企业提供基于应收账款额度信用保证类贷款,或者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各种方式给小微企业增信、放贷。

除此以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还特别指出,“要加大财政支持,落实对融资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和准备金税前扣除等政策。要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减少或取消盈利要求,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贷款的风险容忍度,推动降低担保业务收费标准。”

“风险控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肯定是首位的,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各家银行都在寻找合适的放贷资源,增信模式创新很重要。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尝试用互联网技术的手段,比如建立大数据库等,来帮助小微、‘三农’企业实现信用评估。”一位东部地区城商行内部人士说。

 
     
 
吉ICP备06005413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