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2014年07月16日】
【导读】7月15日消息,国资委下午召开发布会,介绍四项改革,国资委称,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等6家公司开展改革试点。
国务院国资委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所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开展“四项改革”试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等六家中央企业纳入首批试点。
这四项改革试点分别为: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在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在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2到3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
“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目的是要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通过试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努力推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为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公众五问试点
怎么没有中石油、中石化?
一问:为何没有中石油、中石化?
今年上半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动作频频的中石油、中石化,并未出现在国资委的六家试点央企名单中。
从公布名单看,试点企业均为竞争性领域企业,没有垄断性企业。在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看来,垄断企业涉及垄断利益,无论是搞混合所有制试点还是搞员工持股,在没有破除垄断前,都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垄断性行业企业纳入试点,“应该放在后面一点”。
二问:非试点央企还改革吗?
国资委人士说,没有纳入试点不代表就不推进改革,“只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守现有政策法规,都可继续推进”。不过,该人士也提醒,有些改革牵涉到体制、监管与企业关系问题,需要一步一步地做。
三问:国资委会放哪些权?
此番试点中,一项重大突破即为监管部门将一些关键性权力下放到企业董事会。根据国资委的安排,将对中国节能、新兴际华、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等四家中央企业董事会授权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
国资委人士还透露,根据整体部署,7月份晚些时候国资委还将在更大的央企范围里下放21项权力,到9月份下放权力项目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四问:为什么要搞纪检试点?
“国有企业腐败以及国有资金违规使用等案件频发,凸显相关纪检体制、机制存在漏洞,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谈及纪检工作纳入此番试点,一位国资专家如是说。
国资委人士强调,国有资产属全民所有,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一方面要简政放权,给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强化国有资产监管,防止一些国企高管利用国有资产搞内部人控制,谋取内部人利益和个人利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五问:试点有没有时间表?
国资委人士说,试点目的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改革。试点是改革落地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阶段。
据介绍,此番试点不搞政策优惠,没有设定具体时间表。对于企业提出的试点方案,经国资委审议,将“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国资委人士说,鼓励各试点企业大胆试、大胆闯。
国企改革破局
央企试点释放改革提速信号
国资委15日宣布首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这意味着国资国企改革打破僵局,也标志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的阶段。外界期待,有关方面能够扎实做好相关试点工作,为国资国企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试点打破改革僵局
在国资委的规划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董事会制度、混合所有制、纪检工作四项试点同步铺开,首批试点六家央企入围。
“在当前国资改革难以达成共识情况下,‘四项改革’试点走出打破国资改革僵持局面的重要一步。”密切跟踪国企改革的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眼下,地方国资改革方案相继出炉,一些中央企业跃跃欲试,而作为改革中心环节的央企改革方案,似乎陷入僵局。
这缘于广泛存在的分歧:企业层面,面临推动改革与“一些人希望保持现状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降低国企出现动荡风险”的分歧;企业外部,面临“国资改革需先做好顶层设计、稳妥推动”与“社会和民营资本迫切希望国资改革尽快推进”的分歧;此外,涉及国资改革的相关部门,由于工作角度不同,在一些问题上也难以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意见十分艰难。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看来,毫无疑问,国资委此番启动央企“四项改革”试点,将为下一步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新路,成功试点的央企也将发挥国企改革的标杆和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