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公告: ||欢迎光临长春资本集团网站!||http://www.ccgt.com.cn/news.asp?pageclass=1&id=3338
 
 
 
 
 
 
 
 
 
首页 > 资讯中心 >  参考资讯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
图片新闻 <<
投资动态 <<
参考资讯 <<
媒体报道 <<
发展历程 <<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站内搜索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国资委网
中国投资协会
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国资委
长春国兴担保
 
 
 
 
【专题·以改革稳增长】国务院列城建清单 至少拉动数万亿投资
发布时间:2013-8-1
 
 
【网络综合  20130801日】

  【导读】73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与7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基调完全一致,并对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做了具体部署,明确了以改革稳增长的具体思路。7月初以来的稳增长思路有了具体落实,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憧憬有了具体落实。我们看到了以改革稳增长的思路,看到了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战略思路迈出了关键步伐。

  李克强总理7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议确定了市政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地铁轻轨等几大重要投资方向,并强调“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强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促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有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会议确定的这几大领域,至少会拉动数万亿的投资,国务院强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预计民资在这轮市政建设中,分得的蛋糕有望进一步加大。

  数万亿城建投资清单

  会议列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清单:一是对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到2015年,完成8万公里城镇燃气和近10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任务;二是加强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90%左右;另外,还包括加强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四大方面。

  前不久,住建部刚下发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明确列出了规划内容,包括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等。住建部还表态称,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国务院会议也提到要按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等原则,表明对于城市“地下工程”的重视。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规划是对近年来城市建设短板的纠偏,更是督促各地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将拉动上万亿的投资。

  大岳资讯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说,地下管网可拉动上万亿的投资,地铁等公共交通的投资也将过万亿,再加上其他几项,大概有几万亿的投资规模。

  不过,地方政府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已经累积了一定数目的地方债,市政建设恐遭资金瓶颈。以地方城铁和城际铁路为例,去年迫于资金压力,铁道部将城际铁路的筹资和建设下放到了地方,这使得各地在“地铁热”之后再兴“城际铁路”热。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到加强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的建设。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于城际铁路,目前各省都在规划,但铁路总公司已经很明确不会给钱,只会帮着规划设计,资金的问题由各省自己想办法,包括向省内社会资本开放融资、开放经营权、出让沿线土地开发权等,只要给予民资一定收益,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进入。

  民资有望分得一杯羹

  不仅地铁和城际铁路,预计其他市政工程也会吸引更多的民资进入,此次会议给了关心市政建设的民资明确信号。会议称,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会议还提到,在保障政府投入,加强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促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资本难以进入,直到近些年,民资才开始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自来水、天然气等方面占有一席之地。金永祥在接受采访时说,尤其是前两者民资参与的程度较高,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社会资本竞争获得项目,政府通过财政出钱来购买企业的服务,不过像城市管网等领域依然完全由政府垄断。

  金永祥认为,以前有种声音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益事业必须由财政出钱建设,现在政府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公益事业不一定是由财政投资的,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来满足公益事业需求。

  金永祥说:“在政府财政主导的城市基础投资下,资产流失严重,比如说1000块钱的活要花3000块钱来干,由于评估不科学造成大量产能过剩,钱没有投到该用的地方,一些市政的效率低,而市政建设向社会资本开放,不仅会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使用效率也会大大地提高。市场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能真正带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资本能够真正满足市民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金永祥介绍,目前最开放的是污水和垃圾处理,而像天然气虽然开放但国企造成另种形式的垄断,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不仅在于其社会资本通过竞争拿到项目,而民资也会对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对于可有可无的市政工程民资一般不会介入,这样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要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在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在建项目施工,加快新项目开工。坚持质量第一,严禁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建设为民、惠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分析与判断】

  1)深化改革:改革憧憬进入落实阶段

  以改革稳增长,是十八大以来政策的基本思路。但一直没有找到落实的路径。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主要是通过“出口导向”发展国内制造业,以此为基础,建设中国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当前,工业体系和国内基础设施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一方面,中国成为了制造业世界工厂,有着庞大的制造业产能;另一方面,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未来五年之内,高铁沿线100公里辐射带将覆盖93%以上的人口。

  中国过去的发展也留下了硬伤:第一,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导致国内城市化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发展;第二,集中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服务业被管制,市场化程度低;第三,国内有效需求因城镇化的滞后和服务业发展的滞后而不能得到有效释放,经济难以摆脱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开放服务业,是改革开放的新里程碑;推动新型城镇化,有高铁带来的经济地理革命作为基础。无疑,7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具体落实了730日政治局会议的精神,也解开了年初以来市场对深化改革开放和新型城镇化的疑虑。

  2)开放服务业:推进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创新,加快服务业发展

  会议指出,创新方式,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惠及人民群众、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大措施,又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有效需求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这是对730日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推动新兴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具体化措施。

  这意味着,政府将在服务业领域“去行政化”。服务业对社会的开放,如果真的能在这一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意义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后在制造业领域的“出口导向”的对外开放。

  从改革大背景看,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转型进步的源动力,虽然会遭遇不断的现实约束,但改革憧憬仍然存在,并不断支撑投资者的信心。改革憧憬的主线在持续。改革憧憬在三中全会之前不会弱化,市场有支撑。

  3)改变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局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会议确定以下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涝能力。二是加强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90%左右。三是加强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到2015年,完成8万公里城镇燃气和近10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任务。四是加强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增强城市路网的衔接连通和可达性、便捷度。加快在全国设市城市建设步行、自行车“绿道”。做好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确保通行安全。五是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六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功能。这是对730日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积极释放有效需求,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保持合理投资增长,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开启了。

  中国过去发展的特征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中国过去是工业化拉动的被动城市化。今后将是基于城市发展规律的主动城镇化,这是一种主动设计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笔者认为,高铁交通网络带来了中国的经济地理革命。高铁网络将把中国95%的人口纳入其100公里辐射带。区域之间的要素分工将更加专业化,中国的经济地理将重新定义,区域规划和城镇发展的内涵将完全不同。全社会的有效需求将在高铁时代充分释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表述与月初以来总理的三次表述一脉相承,体现了“稳中有为”的基调,我们不应该再担心来自宏观政策的恐慌,宏观政策已经适度转向。关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环保、管网改造、水利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4)以改革稳增长:政策思路越来越清晰

  7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做了具体的落实。以改革促增长的政策思路终于有了清晰的执行路径。服务业的市场化意义不亚于生产领域的市场化,高铁时代的城镇化是未来释放有效需求的关键。就在前一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稳增长、城镇化、促转型三大信号,政策或将催化秋收行情。会议提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强调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推动新兴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吉ICP备06005413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3020000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