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网 2013年07月10日】
【导读】在传统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失效的背景下,只有全面改革,开创新的增长模式才是中国经济的出路。
根据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增长2.7%,同比增幅创下4个月新高。而6月PPI同比下降2.7%,环比降幅达到0.6%。不过,从近两个月的数据分析,6月PPI的跌幅略有收窄。
按照机构的预测,二季度的GDP将会出现小幅下降的态势,普遍预估值为7.5%。对比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各项经济数据,不少市场人士担忧,中国经济是否陷入了滞涨的危险。一般而言,当国内的经济出现停滞增长,同时国内的通胀压力却出现持续性的回升时,即经济很可能会陷入滞涨的局面。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受到近月蔬菜和鲜果价格的持续低迷,CPI的整体回升力度不大。但是进入三四季度,国内的通胀压力有望出现加速回升的走势。另外,当前国内的CPI统计项目中也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如统计项中仅仅显示房租的占比权数,而房价的影响作用却基本忽略。因此,国内的CPI数据还存在着一定的水分。可见,当前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管理层也加快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步伐。不过,从传统的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效果分析,消费与进出口对经济拉动的实质动能不足,目前主要还是依赖于投资推动经济。然而,由于边际效应的作用,投资推动经济的效果逐渐趋弱,对国内经济的拉动力度已经大不如前了。于是,在传统三驾马车失效的环境下,国家急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否则国内经济真的会陷入转型困局。
经济转型主要存在两种转型模式,即状态划分模式和速度划分模式。其中,状态划分模式又分为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速度划分转型也分为激进式转型和渐进式转型。就目前而言,中国初步完成了状态划分模式,且开始加速向结构式转型推进。而从速度划分模式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始终沿用着渐进式的转型模式。
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笔者郭施亮认为存在几大难点,而这些问题也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第一、经济转型必须破除地方对GDP的盲目崇拜。GDP一直是国家对地方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与政绩密切相关的数据,地方千方百计去提升本地的GDP数值。于是,各种快速拉动GDP的项目加速审批,从而造成资源的加速浪费。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对土地出让金情有独钟。据统计,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出让金的占比就高达55%。因此,只要房价不倒,依靠卖地取得的土地出让金就能够轻松完成国家的指标。
第二、经济转型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当前,传统的三驾马车已然不能有效拉动经济。于是,国家正急于寻找新的增长模式。有评论认为,当前国内经济不能再沿用过去的落后发展模式,必须深化改革,务必把效率提升上来。的确,在过往拉动经济的工具逐渐失效的背景下,只有解决好内部矛盾,提高效率,才能够有效实现经济的转型。
第三、经济转型必须改变以往对项目盲目审批的态度,长期累积的产能过剩问题必须用新的方式处理。在过去几年,地方盲目批发项目,但是由于社会的普遍效率低下,且社会消费水平持续低迷,于是就导致了新增产品无法售出,直接扩大的库存。同时,正值过去几年属于全球经济低迷时期,而出口数据的持续衰弱也加大了社会产能过剩问题的凸出。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新开发的项目中,基本没有得到考察研究就盲目批发,也是社会库存大增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国家必须通过一些渠道以逐渐消化过去积累的庞大产能,同时也需要及时停止一些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的项目,并且制定法律法规以限制盲目投资的现象。
近十年,国内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越拉越大,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中间成本浪费。若以M2与GDP之间的比值分析,当前M2余额已经高达104.21万亿,而GDP仅为51.9万亿,两者之比已经高达2:1。纵观历史数据,1978年M2余额仅有859.45亿,GDP也只有3645.2亿。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M2余额的增幅高达1134倍,而GDP累计增幅也高达142倍。不过,从整体上分析,国内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相当巨大。
从上述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国内的经济确实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那么,中国经济到底需要依靠什么实现转型呢?正如上文所述,在传统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失效的背景下,只有全面改革,开创新的增长模式才是中国经济的出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前经济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难题,而此处又是牵涉着众多利益链条,因此中国式的经济转型注定要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