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 2012年08月17日】
[导读]吉林省近年来以创新理念深化金融改革,关爱“三农”、扶持中小企业、支持实体经济,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明显增强。尽管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市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但全省积极探索以创新驱动金融服务转型,不断提高金融业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逐渐形成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
创新产品服务使金融更好服务于“三农”
兴业宝、现货通、农企益、车得利、农家乐……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自2007年挂牌成立以来,根据农业、农村需求变化,累计推出16项信贷新产品,打破农村无抵押不能贷款的瓶颈,为客户创业、就业、兴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兴业宝是我们主打品牌,特别适合农户、小摊主、个体工商户等无抵押、无担保、无账表等'三无’群体的流动资金需求。”阳光村镇银行行长周学声说,这些客户绝大部分是各家银行服务的盲点,其融资渠道往往依靠“抬钱”或高利贷。他说:“我们通过查账目、查票据、查库存,与上下游客户访谈,与家人、邻居交谈等方式进行微贷技术分析,确认其还款来源、信用程度等,决定其是否可以准入贷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长李德辉说,2011年他们共发放各项支农贷款361.7亿元,同比多放贷款147.8亿元,增幅69.1%。“我们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发放贷款50亿元。支持3户企业开展稻谷、黏玉米的合同定单收购,发放合同收购贷款0.5亿元,带动了农民增收。”他说,“坚持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着力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了信贷产品服务功能,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了产销衔接。”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唐忠民说,贷款品种上,他们自主研发“农贷通”等18个涉农系列产品;对发展前景好、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在贷款期限、简化手续、实行差别利率等方面给予支持;采取最高余额控制法,加速贷款周转,激发借款人发展动力,降低经营风险。
“由单一信贷融资拓展为直投、信托、租赁、保险等集成融资;从单体企业辐射到产业链融资;从单纯不动产抵押融资扩大为存货、应收账款及未来收益抵押融资。”吉林省金融办主任高材林说,吉林省金融产品创新凸显新气象,推动开展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及宅基地、大型农业机械抵(质)押贷款业务。推动开展“直补担保贷款”,2011年在全省所有粮食主产县(市、区)全面推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试点。
吉林省支持面向“三农”的金融创新,已开展“四权”抵(质)押贷款试点等业务,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种养业等领域,推动“四权”抵(质)押贷款试点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推进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支持“三农”发展。 |